紫霄岛 > 三春暖 > 第17章 第17章

第17章 第17章


“你想问我借多少银子?”陈良柱知道陈良瑞手头不宽裕,当下也不同他绕弯子,直接说道:“你手上的银钱够进货吗?要不这样,咱们也不贪多,生意慢慢做。我先拿两百两银子把铺子和生意的关系盘下来,后头咱们用心经营一步步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良瑞本想开口借三百两银子的,他这些年存下来的银子也就百余两而已,他本也打算先盘店铺,货物就不要积压太多。陈良柱少借他一百两银子,事情不是做不起来,就是手上的活银子少了,做起来慢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良瑞迟疑着慢慢张口问道:“上回得了三百斤盐,就算留了一些,应该也卖了不少银子吧。能不能先借给我使使,等生意起来了,我保证还给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良柱睇他一眼,脸上的表情明显不高兴了。“那是淑芬的嫁妆,她被人捉去十日,人家补偿她得来的银子。这种银钱到了我手里,我都不能胡乱花了。二哥,你如今说话怎么和大哥一样样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是,不是,我不是这个意思。”陈良瑞脸都涨红了,连忙解释道:“是我的不是,我说错了。我不该动这个心思。那就按着三弟的意思来,先借我二百两银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你没听懂我的话。”陈良柱道:“论做生意,不是我夸口,肯定要比你老道些。回头我同你一起去看看,若是真做,这银子也不算借给你,我想入股。我出二百两银子,你出一百两银子,平常做事你辛苦些掌大头,但帐我要看,得了红利咱们俩各占一半,你看行不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良瑞盘算了一下,如此一来,他红利少了一半,风险也减少了一半,还不用这二百两银子了,怎么想都不吃亏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当即点头应道:“三弟什么时候有空和我一起去看看?这生意瞧上的人极多,去晚了我怕错失时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么着急吗?”陈良柱想着这几天也不忙,当即就和陈良瑞出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办得风风火火,只两日就定了下来。兄弟俩对外交割清楚,对内也写了字据:陈良柱出银二百两占五成红利,陈良瑞出银一百两也占五成红利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氏私底下埋怨陈良柱手太松了,自家也没多少银子,一口气拿出去那么多不算,还两边各占五成红利,实在是不划算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良柱说她是妇道人家的浅见,不同她争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氏也只是埋怨几句而已,临近过年她要做的事情多着呢!今年虽不去大伯家吃团圆饭了,可婆婆那里的礼数依旧不能少。过年时穿的衣裳,起码三年以上的人参,糕点糖果的都要送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去之前,她和夫君还得做好一身正经像样的绸缎衣裳,方得进府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氏每每细想起来,心中都觉得愤恨不已,可从小父母教导她,对待长辈礼数不可少。她在婆婆面前只有坏处,没有任何好处,甚至宽慰的话都不曾听过一句,可要做的事情一样得办。

        幸而儿女都乖巧听话,偶尔淘气些,终究还是贴心的孩子。夫君偶尔犯倔强的毛病,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以她为主,银钱也都交到她手里掌管着,日子过得还算舒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因而婆婆再不好,看在逢年过节才碰面的份上也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这些,年前,她还要过趟娘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氏的娘家在城郊外的沈家庄,那里百来户人家都姓沈。她爹爹年轻时就中了秀才,后来她娘亲生了她和三个哥哥,庶务缠身就没有再求取功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氏家在城郊有一处农庄,有良田二百多亩,这些田地每年都能得三百余两银子,还有些果树,水塘。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日子,算是小康人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良柱卖了盐,加上平常积攒下来的一些银子凑了个整数四百两,原本想替儿女们买些田地。哪知临时拿出二百两去买了个茶叶铺子,眼下手头就剩下二百两银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二百两银子在城郊也能买四十亩良田,自如二十亩,芬芬二十亩,这是最好的产业,也是父母待儿女的一片心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氏盘算着年二十九那天回家一趟,那时候铺子也该收档了,孩子们和夫君都没什么事情,全家一起回去一趟,顺便说一下买田的事情也是蛮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前一天晚上,沈氏就把心里的打算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年二十九的早上,太阳高照,是个晴朗的好日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良柱提前一天就找陈良瑞借了一辆马车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车不新也不算太陈旧,胜在宽敞。

        沈氏难得回一趟娘家,吃食、料子、粮食装得满满当当,结果弄得四个人无论如何也挤不上去。沈氏折腾了半天,最后下决心道:“算了,我带着自如去一趟。他在前头赶马车,我在后头挤挤,你们父女俩自己在家待着,想吃什么叫周妈妈做。我们很快就回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良柱笑着挥挥手道:“去吧,去吧。自如你稳当些,莫要跑太快了,颠着你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父女俩回了屋,周妈妈过来问他们中午想吃什么,父女俩异口同声地说了声随便,把周妈妈逗得噗嗤一笑,乐呵呵地出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阳光明媚又没有风,淑芬和陈良柱一起搬了一张小木桌出来放在廊下,父女俩拿出糕点,倒满茶水,各捧了一本话本难得悠闲的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院子里静悄悄的,淑芬看着看着就想打瞌睡。

        门外突然传来叽呀的声响,原本已经快要闭上眼睛的淑芬抬眼看向院门外。院门被打开了一些些,有人站在那里朝她挥手。

        淑芬睁大眼,瘦削的脸颊,灰白的头发梳成一个圆髻顶在头顶上,一身灰蓝色的短偈,这不是聋哑大叔吗?他怎么到这里来了,只有他才会在寒冷的冬天里,穿得这么单薄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良柱也发现了院子外头站着的人,他站起身皱着眉头问淑芬:“这人是谁,你认识他?”

        淑芬先把人拉了进来,才同她爹爹解释道:“这是魏国公府三爷的手下,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,不晓得有什么事就找到这里来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这么办?”陈良柱看着双手乱舞,表情激动的聋哑老汉道:“他应该有什么急事,才会找到这里来,不晓得他识不识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知道。”淑芬摇头,“试试看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去拿了笔墨纸砚来铺在堂屋的八仙桌上,聋哑老汉见状直接走了过去。淑芬倒水研墨,聋哑老汉提笔等着,一息后在纸上写下:“请小姐帮帮三爷,他在城外农庄中性命堪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写完后,目光热切地看着淑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要找你救命!”陈良柱看着淑芬,“见死不救的事情爹爹可干不来,若是你娘在恐怕就会拦着咱们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万一没救活搞不好还会惹上一身麻烦,诸如此类的话。你说咱们要不要救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救啊!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。”淑芬耳濡目染从不怕事,“只是得先去找个郎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找回春堂的谢老先生吧。”陈良柱道:“他是出了名的热心肠,医术精湛,只要能找到他,救活庄三爷就多了几分把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咱们赶紧去吧。”淑芬急急忙忙就要往外走,陈良柱一把拉住她道:“莫慌,你去屋里头找件披风穿上,这一去指不定要到半夜里才回来。我去屋里头拿着银钱,还要给你娘留个字条,免得他们回来了,找不到我们忧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果然还是她爹爹办事老道啊!

        淑芬回屋拿了件镶了一圈兔毛的蛋黄色披风穿在身上,走到屋檐下等。聋哑老汉见她出来,上前一步扯她的衣袖,示意她赶紧跟着他走。

        淑芬朝他指指屋内,对着他慢慢地用唇语说道:“等我爹爹,一起去!!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良柱出来后,先是拿着一张字条给聋哑老汉看,再带着淑芬坐上了马车。他们先去回春堂找了谢老先生。所幸今天运气不错,谢老先生没有出去,听了陈良柱一番解释后,立刻答应帮忙,带上了药箱和一套银针坐上了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聋哑老汉似乎十分心急,马车赶得那叫一个快。他们一路颠簸,出了城后约莫又走了一刻钟,从官道转进了一条窄路上,略跑一息就到了一个宽敞的平地前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车在青砖白墙的院子前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下了马车,走过一道宽大的黑漆木门,鱼贯而入。

        穿过一个铺满青砖的天井是一道圆洞门,走进圆洞门一眼看见一排修竹,就算是冬天,依旧是绿色的。这是一个极为雅致的院子,只是一路走来一个人也不见,静得叫人心慌。

        聋哑老汉带头推门走进了一间厢房。

        厢房中也是青砖铺地,地方很大,屋里两边都放着火盆,门窗关得紧紧的,屋子很暖,空气却不太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屋子的一角放着一张宽大的床榻,上头躺着一个人,盖着厚厚的锦被。

        回春堂的谢老先生上前直接就去探病人的鼻息,接着才坐下来把脉。不过一瞬,他就去摸病人的额头,转头急急忙忙地交代道:“烧得很厉害,快去打一盆冷水来,再要一条干净的手巾。”


  (https://www.zixiaodao.net/zxd22543811/82169798.html)


1秒记住紫霄岛:www.zixiaodao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zixiaodao.net